logo
  • 世界杯德国vs韩国
汤和退休后花天酒地,朱元璋为何不杀他,还让他子孙享福三百年?

1352年,机会来了,郭子兴起兵打出了反元的旗号,汤和跟着朱元璋投了军,朱元璋是军中的“狠人”,汤和却低调。

他跟着冲锋陷阵,打下了濠州、定远,每次都站在前面,他不是为了表现,而是明白,只有活下来,才有未来。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管了军队开始向江南扩张,汤和的机会更多了,朱元璋打镇江他负责侧翼支援,攻南京他带人挖地道,他什么都干,只要是能赢的法子他都试过。

朱元璋派汤和带着几千水军,追击逃往海上的方国珍,元军占据地利水师经验丰富,汤和一边调度军队一边和地方船工商量战术。

明军在海上打了一场漂亮仗,逼得方国珍归降,这场胜利让汤和名声大噪,成为朱元璋身边最可靠的统帅之一。

汤和的战功累得数不过来,他是明朝建立过程中少数同时熟悉陆战和水战的人,打镇江、取南京、平定浙东、攻福建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他不张扬也不争权,功劳有命也要有,以朱元璋的性格太高调的人活不久。

辞官归乡

1368年大明建立,功臣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但刀锋开始闪现,李善长、胡惟庸、蓝玉一个个被诛杀,功臣们人人自危,稍有不慎性命难保。

汤和从来不参与政治斗争,这不是他的战场,靠武力可以赢得一时,但对皇权的威胁朱元璋容不下,他开始找退路。

那一年他已经六十多岁,主动上书朱元璋说自己年老体弱,想回老家颐养天年,朱元璋没有反对,甚至赐给他5万宝钞,还派人修了宅院,汤和离开京城回到了凤阳老家。

在老家他变了一个人,过去的荣誉他从不提起,他散尽家财周济穷人,遣散姬妾只留一名妻子,见到乡亲他像个普通老人。

功臣被杀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功劳,而是因为他们的锋芒,汤和没有锋芒,他知道什么时候退,从不多嘴,甚至连对朱元璋的感激都很少表达。

皇帝最不缺的就是感激,最厌恶的就是威胁。

1388年之后刀锋更加犀利,蓝玉被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牵连七万多人,蓝玉是汤和的朋友,但他从不表态也不为蓝玉求情。

他的选择很明确,自己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汤和的生活很简单,种地、散财、养病,到1395年他病重时,朱元璋亲自派人探视,并准他回老家善终,死后朱元璋为他辍朝一天下令厚葬。

他的家族没有因功劳遭清洗,而是延续了三百年的荣华。

朱元璋为何不杀汤和

杀功是朱元璋的常规操作,李善长是开国第一功臣,家族被满门抄斩,胡惟庸宰相之位被诛九族,蓝玉功劳卓著的名将连带牵连七万人,汤和曾是朱元璋最亲近的伙伴之一战功累累。

朱元璋不仅没有杀他,还厚待一生,这是一件很反常的事。

朱元璋为何选择放过汤和,答案不是简单的“情谊”,朱元璋看重情谊,但更看重威胁,汤和不是一个没有威胁的人,但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主动削弱了自己的“存在感”。

朱元璋最忌讳的是功臣不安分,他喜欢手握重权,但厌恶权力分享,李善长与胡惟庸,最终被杀,正是因为他们在朝堂上的权势与日俱增。

而汤和从不争权,他只管打仗从不涉足朝政,攻下福建后他对地方事务一概不管,只将成果上报,汤和没有染指朝廷的欲望。

汤和选择在1388年辞官,他说自己年老多病,无法继续为朝廷效力,辞官后他干脆彻底远离政治中心,回凤阳乡下安度晚年。

知道功劳再大也不能站在功劳簿上邀功,适时退场才是生存之道,蓝玉战功显赫但拒绝低头,掌控军权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朱元璋是个多疑的人,但在心底也有一丝人性,他与汤和少年时便结为朋友,甚至睡过同一张草席,汤和从未利用这段关系邀功,也从未提出任何特殊要求。

朱元璋晚年,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老朋友更是几乎没有了,汤和的存在对他而言是一种安慰,这个人既不会威胁皇权,又没有野心,还能为他留住一点少年时的记忆。

蓝玉案爆发时许多功臣因为与蓝玉有牵连被处死,汤和选择沉默,他从不站队,也不替任何人求情,对朱元璋来说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是最安全的。

他需要一个“听话”的功臣,而汤和恰好符合。

朱元璋晚年,几乎所有功臣都被清洗,但他还是信任汤和,甚至下令让汤和的子孙世袭爵位,享受富贵。

这不仅是因为汤和“识时务”,更是因为朱元璋需要一个榜样告诉其他功臣,只要不威胁皇权就能善终。

汤和子孙为何能享福三百年?

汤和死后他的家族依然在明朝延续荣华,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谥号襄武。

他的后代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牵连,还在地方上世代显赫,三百年间子孙绵延,这在明朝的政治环境中是极为罕见的。

汤和在世时便教导子孙“低调”,他辞官后把身边的财富用来救济穷人,从不让家族与外界势力产生纠葛。

汤家后人继承了这一风格,不参与政治争斗,远离权力核心,即便有爵位也只是地方上过着富裕却不张扬的生活。

汤和的家族被特别照顾,成为明朝初年仅存的几个世袭功臣家族之一,这不是因为朱元璋特别“宽厚”,而是他希望其他功臣明白:像汤和这样识趣、听话的人,子孙才能延续富贵。

汤和的后代虽然有爵位,但他们并没有太多实权,爵位只是象征性的荣誉,朱元璋之后的皇帝也没有给汤家过多的权力。

汤家在地方上经营田地保持经济上的富足,却没有参与政治核心,这种“权力剥离”反而让汤家避开了风险。

汤和在家族内部制定了一套家训,要求子孙务必遵守低调行事的原则,这些家训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汤家的“保命法则”。

汤家的后代哪怕明朝灭亡,也没有卷入政治漩涡,反而继续在地方上安稳度日。

汤和的选择决定了他的子孙的命运,这不仅是功臣自保的典范,也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清醒者”的故事。

汤和不是一个普通的功臣,他不是最能打的也不是最有权的,但他是最清醒的,他看透了朱元璋也看透了皇权,选择在功成时急流勇退,用低调换来了家族的安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1990世界杯_世界杯竞猜 - xind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