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世界杯德国vs韩国
朱棣为什么有胆量造反?朱元璋一条祖训,让他最终下定决心

可到了朱元璋这里,他却决定再次复用“分封制“,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如此就能保证朱氏王朝天下万世一系。可他忽略了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即便藩王远离京城,但还是会发展势力,生活在封地的亲王们权力过大,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其中有些藩王更是被授予兵权,驻扎北部边塞,训练军队,镇守国家久而久之他们拥有了篡权夺位的实力,被称为九大“塞王”,最终导致尾大不掉。

生活在封地的藩王们俨然就像一个小皇帝,他们可以自行管理当地的官员,选用、升迁、罢黜,后来朱元璋又增加了护卫队的数量,这些都是被亲王们可以直接统率指挥的,就连辖区的武将也会受到藩王的节制。在这九大“塞王”中,驻扎太原的晋王朱棡和驻扎北地的燕王实力最为雄厚,这两个地方都是抵御元朝残余势力的最前线,朝廷给他们的配置也是很高的。尤其是朱棣,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为之叹服,朱棣可以节制的军队完全是能够控制一个王朝的。

晚年的朱元璋对功臣们的猜忌心加重,几乎诛杀了所有的功臣,或许他是在为自己的皇孙铺路,但朱允炆却对此感到担忧,因为北方的军事则都是由诸位藩王管理的,日后势必会成为他执政之路上的最大困扰。朱允炆即位后,此时的北方尤属燕王朱棣势力最大,其他的藩王势力也不容小觑,此时建文帝面临的是一个“诸王骄横,干弱枝强”的国家,他和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接连削了几位藩王的势力,这下让本来就不满的朱棣更加愤怒不安,他知道自己也定然是要被削的。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燕王朱棣决定起兵反抗,1399年,他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在北平起兵,早在汉朝之时,七国之乱爆发后,吴王刘濞也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帜,联合诸侯国叛乱,让汉景帝不得不屈服。此时朱棣也打着同样的旗号,但他却是师出有名,在《皇明祖训》:“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如此朱棣利用了这处漏洞,他将自己的军队打造为王者之师,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他没有提到自己是在造反,而是匡扶国道。拥兵自重的朱棣在四年之内南征北战,直到攻破南京,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朱棣即位后,他自然知道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是对的,这只是为他夺取皇位的适当借口,朱棣暗中也在实行削藩政策,与建文帝不同的是,他的做法“润物细无声”,即便藩王意识到自己的势力被削,但也找不到借口质问。

经过朱棣的策划,基本上是解决掉了藩王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其实若是真的有心有能力,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是无法阻挡得了什么的,后世的朱家皇帝也曾多次挑衅祖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88 1990世界杯_世界杯竞猜 - xinds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