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近年来,随着人脸识别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相关技术领域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业应用渗透的不断深入,预计2022年末中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达到69亿元。
行业角度来看,我国分布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脸识别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2000家,占总量的35.89%。
接下来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34.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19.16%)。
美国历史学家梅尔文 · 克兰兹伯格曾提出定律:
“技术既无好坏,亦非中立”。
但将技术置于具体场景中时,则会因为用途的差异而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对于当下的人脸识别技术而言正是如此。
一方面,人脸识别以精准高效的检测能力在金融、安防、刑侦、疫情防控等场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防疫中
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起、多家企业机构参与编写的《 2020年人脸识别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在30万人像库的规模下,戴口罩人脸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0%;
在防沉迷中
为加强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 2022年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几乎所有游戏娱乐平台上线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防范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问题的出现;
在交通出行中
北京市高峰时段每小时进站量超过3000人次的车站多于164座,乘客进站时安检工作量巨大。人脸识别技术的置入,出行者“刷脸 ”即可进出车站,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
在刑侦追逃中
2019年4月21日,潜逃3年多的北大弑母案嫌疑人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通过“天眼 ”系统被机场民警抓获。当时,吴谢宇进入重庆江北机场T2航站楼,在3号门进入防爆安全检查区域等待检查期间,被监控设备4次抓拍,每次相似度比对都大于或等于98%,因而触发了警报。
由此,这场引起全社会轰动的命案才终于尘埃落定。
另一方面,随着“数权”的价值日益突出,围绕人脸识别发生的侵权行为和法律纠纷也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
人脸数据滥采
今日的“滴滴”就是最好的例举。
此外,据 2021年的央视“3· 15”晚会曝光,科勒卫浴、宝马4S店、意大利服装品牌MaxMara等在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无感收集并分析消费者的人脸信息,借此分析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心情等,进而采取不同营员工可以在戴着口罩和安全帽的情况下,仅仅在屏幕前短暂停留,就完成身份认证和工作打卡,实现工作人员安全、快速入场。
2022年3月,上海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由于采集消费者面部识别数据,并未经得消费者同意,也无明示、告知消费者收集、使用目的,被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0万元。
人脸识别黑产
据《人脸识别黑产调查》显示,人脸识别黑产的交易大多藏匿在QQ群和境外网站中。
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人脸识别的真人认证视频,其中包含身份证照片及常用的点头、摇头、张嘴视频。
有卖家表示,一套“优质 ”的验证视频售价约为100元,多为真人录制的动态验证视频,验证通过率较高 ;
而质量较差的一套只要几元钱,需求量大的话甚至可以低至0.5元一套。
还有一种低廉的人脸认证方式,即使用动态软件将人脸照片制作成“动态视频”,配合“外挂”软件进行验证。
这些视频往往被应用于社交平台、金融支付、生活消费等用户量巨大的App中,而一旦这些App的安全措施存在漏洞,不能识别身份冒用的情况,则有可能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更多守护脸安全绝密信息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数据杂志“刷脸时代”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
之后,网信部门将继续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更多数据真相欢迎关注↓数据杂志
点击菜单栏【数据店铺】订阅最新数据杂志期刊,做到心中有“数”。
或者先人一步,订阅2022年【数据】杂志,北京冬奥、企业专访、串联数据、逻辑归纳、价值转化,数字观察员带你探索数字世界的魅力↓
文 | 袁晓东、网信办
编 | 杨博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