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点一份13元的意面
外卖起送价要20元
想点一杯13元的咖啡
起送价要25元
想点一份9.9元的麻婆豆腐
起送价要88元
......
你有没有因“起送价”凑单
导致食物浪费呢
近日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对
福建省一些餐饮外卖商家
设置外卖起送价
进行了体验调查
01
记者体验凑单
买13元的咖啡得凑够28.1元
外卖平台上福州左海西湖公园奶茶回头率榜第1名的85度C(福州西洪店),其公司营业执照名称为八十五度(福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福州西洪店,是一家经营糕点及饮品的餐饮企业。
4月9日,记者选择了该店“特调咖啡”项,有11种咖啡饮品,价格从13元至20元不等,但栏目下方标注25元起送、预估加配送费1.1元。
记者选择了13元/杯的醇粹美式咖啡(中杯),点击下单后页面提示“还差12元就能起送”。按照提示“去凑单”,跳出页面排在前面的是标价12元/份的全麦吐司面包、芝士火腿蛋面包。
记者尝试了两种凑单方式
“13+7+8”模式下单:
选择一份13元的咖啡,“凑单”7元/份台式凤梨酥,再次“凑单”8元的太阳饼后,总价28元。点击下单页面又提示未点必选品(外卖包装费2元/单)。
记者注意到,该商家在店铺首页声称“因包装成本上涨,故统一上调,盼请谅解。每单仅需购买一件”,即每单外卖都要收取2元的外卖包装费。
添加必选品后,显示价格为30元,另需配送费1.1元/单,该单外卖花费已达31.1元。
▲点一件商品,凑单后变三件。张文章/摄
“13+12”模式下单:
选择一份13元的咖啡和一份12元的糕点,加上外卖包装费和配送费,最低也要28.1元/单。
记者拨打了85度C福州西洪店电话,该店服务员林先生确认外卖平台和小程序起送标准的确都是25元/单,外卖包装费和配送费都是固定收费项目,无法减免。
02
基于成本考量
外卖起送价成普遍现象
打开饿了么或美团等外卖平台,我们会发现,除了麦当劳等少数商家外,外卖起送价已经成为多数商家的标配,有点像我们去饭店所说的最低消费。
但外卖平台上最低消费的门槛有些不同,有的设置在15元、60元,还有一些甚至高达160元,但多数集中在20元的额度,这是为什么呢?
美团的客服人员回应:
“起送价的话,是商家在门店上线过后就提交的,由业务经理与商家沟通,商家可以根据配送方式、配送范围来设置起送价,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在后台商家也可以进行灵活调整。”
根据美团的说法,这个起送价是商家和平台共同商量决定的,商家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那么商家又为什么要设定起送价这样的门槛呢?
一位商家表示:平台扣20%,他不管你挣多少。比如,咱们就20块钱,4块就被平台拿走了,他抽得很狠。此外还要扣除配送费,4块钱或者5块钱配送费也从我身上出,利润被平台大大压缩了,要合本钱我才能卖。
另一位商家也有同样的苦衷:有起送价的话,通常消费者会额外搭配主餐,它也就是一个营销策略,让商家把单价提高一点。还有一个外卖员的配送费问题,比如讲消费者只买一个烧饼,光送过去我们还要补贴一部分配送费,再扣个平台费,直接就亏本了。
原来,这看似20元的外卖销售额,其实并不全是商家收入,里面还包括了给平台的费用、骑手的配送费等等。这就意味着,如果商家不设起送门槛,很可能连自己刚性支出的配送费和平台费都挣不回来。至于为什么大多数商家将起送门槛设置为20元?因为这是一个经过无数人验证的盈亏平衡点:门槛低了,商家就要亏钱;高了,消费者又会嫌贵,可能就扭头去别家了。
03
给消费者增加双重负担
商家设置起送价或涉嫌违法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已经有不少商家建立了免起送价的外卖模式,通过成本核算调整配送费,从而取消起送门槛。例如,肯德基等餐饮商家不设起送价,但每单固定收取9元配送费,消费者无论点哪个单件食品,商家均可配送。
福州市消委会秘书长吴波认为:
消费者比较习惯为商品买单,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建议消费者慢慢习惯为服务买单。
外卖服务可以通过支付相应配送费来实现自由下单,而不必为“凑单”造成不必要的食品浪费。同时,平台和商家也应该优化配送方案,合理收取配送费,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权。
商家不能为了促进销量有意设置门槛,诱导消费者多点商品,不但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也造成食品资源的浪费。
福建省消委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洪序耿认为:
《反食品浪费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一款:“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外卖商家设置起送价格,导致消费者不能按需点餐,涉嫌违反《反食品浪费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
此外,商家由于平台收费或是因免除配送费等原因,而设置严重高于堂食单价的外卖起送价,若未设置其他合理选项供消费者进行勾选,导致消费者只能按最低起送价进行下单,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侵害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原标题:《外卖20元“起送价”合理吗,你怎么看?》